close

內容來自sohu新聞

華星光電或上馬11代線 液晶面板產能過剩現隱憂新竹小額借貸信貸年息

[中國面板業由大變強,今後更應著眼於技術力的提升,而不僅僅是產能的擴張]

繼京東方今年決定投資10.5代液晶面板線後,華星光電也正在研討上馬第11代液晶面板線的可行性。TCL集團助理總裁、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梁啟春10月21日上午向《第一財經日報》確認,“華星

相關公司股票走勢



光電確實在研究上馬11代線的可行性,但目前沒有時間表”。

中國液晶面板業近年快速發展,甚至有望於2018年產能超越韓國,問鼎全球。不過,液晶面板今年已經出現瞭產能過剩的苗頭。針對國內面板企業繼續擴產的沖動,行業專傢提醒,中國面板業由大變強,今後更應著眼於技術力的提升,而不僅僅是產能的擴張。

華星會上11代線嗎?

上周,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在韓國最大電子展“KES”中的“國際信息顯示展覽會”(IMID2015)上參展。其間,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首席顧問孫政民告訴本報記者,總部在深圳的華星光電正研究是否要上馬第11代液晶面板線。

調研公司IHS的分析師吳榮兵分析說,京東方(BOE)10.5代線的液晶玻璃基板的尺寸為2940×3370mm,華星光電11代線的玻璃基板尺寸有可能比這個尺寸更大,但是具體規格並沒有確定,因此暫時無法判斷其經濟切割的面板尺寸,可以肯定的是11代線仍以電視面板的產品為主。

之前,日本夏普公司擁有世界上最高世代的一條10代線,但產能一直消化不良,直至後來將部分股權賣給鴻海,並由鴻海分攤一半產能,業績才有所好轉。即使這樣,中國面板業龍頭BOE今年仍決定上馬第10.5代線,將切割61、65、70、75英寸的液晶電視面板,總投資400億元。

吳榮兵認為,華星光電研討上馬11代線的可行性,不隻考慮當前面板業的供需情況,而著眼於華星光電自身及合作方的意願。“電視、手機等顯示產品的平均尺寸在不斷擴大,因此全球面板的面積需求仍會不斷增長。華星光電需要更多產能,適應現在的競爭環境。”

“華星光電上馬11代線的可能性,目前還無法判斷”。吳榮兵說,因為目前隻處於初步研究階段。

國內面板業擴張沖動

據群智咨詢的最新研究報告,中國面板業自2010年以來一直保持較快增長態勢,2015年達到一個新的高峰。

從產能看,2015年中國大陸4.5代以上面板(含液晶和AMOLED)產能面積達6867萬平方米,占全球25%,僅次於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,居全球第三。考慮產能爬坡的實際產能面積達5380萬平方米,比2014年增長36%,主要受益於8.5代線增加和5.5代線產能爬坡。

2015年中國內地實現量產的8.5代生產線達到8條,比2014年產能面積增加55%。其中,京東方重慶8.5代線規劃產能每月12萬片玻璃基板,有望在2015年底實現滿產;華星光電新的8.5代線也將於2015年底滿產,有望實現月產6萬片玻璃基板;中電熊貓的8.5代線預計2015年三季度量產。這三條新的8.5代線陸續量產,保障瞭大尺寸電視面板供應。

5.5代線產能增長也非常明顯,以生產高端智能手機顯示屏的LTPS(低溫多晶矽)和AMOLED技術生產線為主。天馬在廈門佈局的中國內地首條5.5代LTPS生產線,2015年基本實現滿產;京東方在鄂爾多斯投資的LTPS和AMOLED混合生產線,2014年三季度實現量產;昆山國顯的5.5代AMOLED項目2015年三季度也開始量產。2015年宣佈要建或在建的生產線有6條,其中含3條AMOLED生產線,3條LTPS生產線。到2016年中國內地LTPS和AMOLED產能將會出現非常大的增長,同比增長將達到210%。其中,京東方成都和天馬武漢的AMOLED項目將佈局先進的柔性顯示技術產品。

今年京東方宣佈將再上馬一條8.5代線和一條全球最高世代的10.5代線。目前,華星光電也在研究是否要上馬11代線。群智咨詢副總經理李亞琴預測,隨著產能不斷擴張,到2018年,中國大陸的液晶面板產能將有望超過韓國,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基地。

上遊材料和設備仍需突破

不過,孫政民向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冷靜地指出,與韓國面板業相比,中國面板業還需要在上遊材料、設備領域突破,否則產能再大,核心部件仍然受制於人。

2015年,國內的液晶材料、基板玻璃、偏光片等面板上遊部件領域都有新進展。其中,基板玻璃的國產化成績最為突出。群智咨詢的數據顯示,以彩虹和東旭為代表的國產基板玻璃企業已建成投產瞭1條4.5代、13條5代、8條6代基板玻璃生產線。至2015年上半年,京東方4.5代線、天馬4.5代線的國產基板玻璃采購率已分別達到瞭80%、10%,京東方5代、6代生產線的國產玻璃采購率也分別達到瞭38%和46%。

但是,8.5代線的玻璃仍主要靠進口。群智咨詢預計,到2017年,中國大陸將會有8.5代面板線11條以上,8.5代基板玻璃年需求量將高達11000萬平方米以上。

這吸引瞭國際大鱷,2015年上半年,旭硝子、電氣硝子、康寧分別宣佈在惠州、南京、重慶上馬8.5代基板玻璃生產線。彩虹今年上半年也宣佈在合肥投資8.5代基板玻璃項目,東旭亦有相關規劃。“如不能在8.5代線的玻璃上占有一定地位,隻是偏安於低世代線,中國基板玻璃企業將無緣主流市場,處境將十分尷尬和艱難。”群智咨詢分析師李雷廣提醒說。

國產液晶材料也面臨外資企業的競爭壓力。2014年中國內地液晶材料需求量約116噸,誠志永華、江蘇和成、八億液晶、南京晶美晟等中國本土液晶材料企業2015年上半年出貨量約10噸,預計全年可超20噸,較2014年的16噸有較大增長,但是滿足需求的缺口仍然明顯。

創新應用才能消化巨大產能

創新應用,是中國面板業另一個需要認真投入資源的領域。

在電視、手機需求增長放緩、面板產能不斷擴大的背景下,全球面板業產能過剩的隱憂已經顯現。李亞琴舉例說,55英寸4K電視面板的價格,從今年年初270~280美元,降到現在的220~230美元,每塊下降瞭50~60美元,產能過剩的形勢可能會延續到明年。

據瞭解,目前韓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面板生產基地,占瞭全球產能的四成;中國內地大約占瞭全球產能的兩成。中國政府提出國內面板自給率的目標是80%。李亞琴估計,國內產能對比需求來算,國內面板的自給率已達60%;但是,京東方、華星光電有一半的出貨量是出口的,所以國內面板實際的自給率隻有約40%。

所以,繼續擴大高端手機屏所需的LTPS、AMOLED生產線的產能,對中國來說是需要的。但在彌補結構性缺口的同時,李亞琴提醒說,下一步中國面板業由大到強,應把著眼點放在技術力的提升,而不是一味地擴大產能。

三星也在考慮是否上馬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,但考慮快一年瞭還沒有最終決定,相比之下它在柔性顯示上的投資則爽快得多;而LGD除瞭在中國廣州設廠外,沒有新信貸高雄左營信貸增液晶生產線。所以,李亞琴認為,韓國兩大面板企業會更著眼於OLED等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投入。

群智咨詢預測,2015年全球AMOLED產能面積約990萬平方米,TFT-LCD(液晶)產能面積約26000萬平方米;到2018年,預計AMOLED產能面積將增至1860萬平方米,液晶的產能面積為32000萬平方米。未來五年內,AMOLED都不能達到目前液晶的產能,因此近十年內液晶、AMOLED將共存發展,AMOLED將首先會在手機、可穿戴領域取得更大突破。

“對中國面板企業來說,也要切合物聯網應用的走勢,加快技術佈局。”李亞琴建議說,以往手機屏、電視屏會形成相對獨立的產業鏈,但是未來物聯網時代,萬物相互連接,會派生出許多整合的新功能,因此中國面板企業也應在3Dtouch、傳感器等新技術上佈局。隻有創新應用,才能順利消化未來巨大的面板產能,形成良性發展的循環。因此,華星光電最終是否會上11代線,“我覺得他們還需要時間(論證)”。



(責任編輯:UF020)

新聞來源http://business.sohu.com/20151022/n423852143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loydl28 的頭像
    floydl28

    好康特惠報

    floydl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